
【常德讯】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火热发展,农村经济正在迎来全新机遇。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镇兴镇社区,一场以党建为引领的“村播带货”模式改革,正在为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这一模式不仅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兴镇社区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积极探索“党建+电商+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径。社区党委全程统筹,在支部书记牵头下,成立了“村播带货”工作小组,建立党员主播培训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入融入产业链条中。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形成“支部引领、村民共富”的良性循环。
“过去我们卖柚子靠吆喝,现在通过直播,几天就能卖完一季的货。”村民吴大爷笑着说。兴镇社区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不仅帮助村民学习直播技能,更通过党建联建的形式,引入电商企业资源,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专业化平台。
打造“村播”品牌,激活农特产品潜力
为推动“村播带货”模式可持续发展,兴镇社区确立了“一个品牌+多个特色产品”战略,打造了“兴镇优选”品牌体系,将当地特产如粉葛、蜂蜜、稻香米、小龙虾等整合打包,通过“短视频+直播+推广”的链式传播模式,迅速提升市场知名度。
社区“村播中心”配备了专业直播间、摄影棚和短视频制作设备,并邀请专业导师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如今,兴镇社区的“村播达人”不再只是年轻人,许多中老年村民也成为了镜头前的销售能手。“大家刚开始害怕上镜,但后来发现直播其实不难,只要说实话、展示家乡的好货,观众就会买单。”党员主播黄莉笑着说。
数字赋能,拓宽销售新通道
兴镇社区积极与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完整的线上销售与线下配送体系。通过与常德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区联动,实现“前端直播+平台销售+仓储物流”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村民不再需要出远门寻找销路,从农田到直播间,再到快递发货,仅需一键操作即可完成。
此外,社区还推动成立了“数字农庄合作社”,鼓励年轻返乡人才参与平台建设。现有20多名青壮年已成为“村播创业者”,他们在社区党支部指导下,不仅自己“带货”,还带动邻村农户共同致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兴镇社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同比增长近60%。
党建聚力,构建共富生态
“村播带货”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兴镇社区结合党建共建机制,把电商运营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社区定期举办“红色直播主题日”活动,党员主播通过直播讲红色故事、传递村规民约、宣传文明风尚,让党建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社区还推出“积分激励制度”,对积极参与村级电商活动的党员和群众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公益资源,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参与感。党建的“红色引擎”,正推动“村播经济”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升级的跃迁。
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样本
兴镇社区的“村播带货”模式,已经成为鼎城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标杆案例。鼎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把这种模式在全区推广,推动“一个党支部、一个电商平台、一批农产品品牌”的新格局形成。
未来,兴镇社区还计划与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与直播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社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5G信号覆盖,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高清视频直播。
展望未来:从“带货”到“带产业”
“村播带货”只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兴镇社区正谋划将这一模式延伸到农旅融合、农村手工艺品开发、乡村文化推广等更多领域。通过“党建+数字经济+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集种养加销、文旅体验、品牌输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目前,社区正筹备建立“兴镇乡村振兴学院”,邀请专家、企业家为村民提供长期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品牌运营、短视频剪辑、客户维护等新技能。从简单的直播销售逐步升级为全产业链营销,兴镇社区正在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品牌”的方向迈进。
结语:
党建为魂,数字为翼,农民为本。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镇兴镇社区的“村播带货”实践,正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农产品卖得出去”,到“乡村产业强起来”,党建引领的光芒照亮了兴镇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也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