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讯】 2025年11月,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一系列涉及个人住房贷款、提取政策及缴存标准的改革新政。此次“贷款松绑、提取提标”的大幅度调整,被业内人士称为常德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以来力度最大、覆盖最广、惠及度最高的一次政策升级。这标志着常德公积金制度从“资金保障”向“改善民生、促进住房消费”功能的全面转变,为千家万户托起“安居梦”。
根据新政,常德公积金贷款政策迎来了全方位放宽。首先,职工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原来的8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双职工家庭可达200万元。其次,贷款审核流程更加高效,职工在提交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批,大大减少了以往“等待周期长”的问题。
在贷款利率方面,常德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响应国家利率政策导向,将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以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负担。同时,为支持新市民群体和青年租房群体,常德首次推出“公积金租房贷款”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缴存职工以个人信用方式提取贷款用于房屋租赁押金或租金支付。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贷款松绑措施不仅直接降低了刚需购房者的融资成本,也帮助改善性住房需求得以释放,对稳定楼市、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贷款制度的优化,本次公积金新政最受关注的还有提取标准的全面提升与程序简化。新政策规定,职工可在以下情形下提取公积金:购买自住住房、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支付租房押金及租金、支持父母或子女购房、支付重大住房维修资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常德市首次将“异地购房提取”纳入支持范围。也就是说,在外地购房但在常德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凭合法购房合同及票据即可手续办理提取。这一突破被视为回应常德外出务工人员现实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配合提取提速,常德公积金管理系统引入“全程电子化审批平台”,职工可通过“常德公积金”APP或微信小程序完成从申请到资金到账的全过程。以往需要数天的线下跑腿,如今最快半小时内即可完成,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民生便利。
在缴存制度方面,新政进一步扩大了公积金缴存主体的范围。常德市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外来务工人员自愿缴存政策,降低准入门槛,使更多劳动群体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保障福利。根据规定,新参保人员可自愿确定月缴额,缴纳比例在5%至12%区间内灵活调整。
此外,为减轻用人单位负担,常德市同步推出“差别化缴存”机制,对符合产业导向、总部经济引入及高新企业给予政策激励,部分企业可根据经营情况申请暂缓缴存或降低缴存比例。这一灵活机制有助于稳就业、保企业,也为常德吸引人才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常德楼市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在不同人群间住房负担差距依旧明显。大学毕业生、新市民与中低收入群体面临“首付高、贷款难、租金贵”的三大问题。此次新政的出台恰逢国家“因城施策”调控周期,为常德城市住房体系注入了政策暖流。
常德市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新政核心宗旨是‘稳‘与‘惠’的结合。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服务百姓安居需求,让每一笔公积金都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新政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企业代表、职工群体和房地产行业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以“金融支撑+智能服务+政策便利”三位一体的体系框架,使住房公积金不再是“沉睡资金”,而成为助推民生改善和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
“以前贷款审批要等一两周,现在不到三天就批下来了,利率还更低,压力小多了。”家住武陵区的魏先生在公积金中心办理贷款时表示,新政实实在在减轻了购房家庭负担。另一位在津市打工的黄女士则称,她通过“常德公积金”APP成功提取公积金支付了异地购房首付款,“再也不用请假往返两地跑手续,方便得多。”
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周,常德市公积金贷款申请量环比增长42%,提取金额同比上涨36%,电子化服务使用率达到92%。不仅如此,新政刺激了不少开发企业推出针对公积金贷款客户的优惠活动,带动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上升。
常德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负责人透露,未来将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积金大数据监管与服务系统,探索“AI+审批”“区块链资金监管”等创新模式,实现信息共享与风险防控双提升。同时,还将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优质企业与守信个人提供更便捷的信贷通道。
在民生维度上,常德公积金中心计划推出“青年安居计划”“老旧小区住房改造专项支持计划”,通过差异化贴息、贷款担保、资金配比等方式,强化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此次“贷款松绑、提取提标”新政不仅为常德公积金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住房消费与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环。它让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融合,从制度层面托起百姓“安居梦”,也为长远的城市宜居生态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常德正在以政策创新推动居住幸福的再升级——从解决“有房可居”,迈向“居者优其屋”的安居新时代。